雨水不仅代表着降雨的开始,也代表着雨量开始增加。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空气浸入骨头的天气逐渐消失,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潮湿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小雨的日子走向我们。那么,雨季应该怎样养生呢?养生方法是什么?让我们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春天变暖,雨水送肥料很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雨水节气调养脾胃最重要。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生张景岳建议土气是万物之源,胃气是养生之主。胃强就强,胃弱就弱,有胃就生,没有胃就死,养生家要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脏)《图书编脏气德》指出,养脾者、养气者、养生的要点也是。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
春肝木为什么与脾土有关?五行学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直,条流畅,具有生发特性,肝喜条达恶抑郁,具有疏散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的传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即肝木疏泄过多,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过多,脾胃虚弱,两者都是肝木克脾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人身活力是健康的基础,脾胃是活力的基础。元代着名医生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元气衰弱,元气衰弱是生命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称精神,是先生的精神,非胃气不能滋养。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开始,阳气越过季节,不要吃油腻的东西,不要帮助阳腻的东西。否则,肝木生发过多,会伤害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段落在《女儿方》中说:春天七十二号,省酸甘,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酸,脾属土,味甘,木胜土。因此,春天的饮食要少吃酸味,多吃甜味,养脾气。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春菊、春笋、春笋、山药、薯、芋头、萝卜、菱形、甘蔗等。
《女儿月令》:正月应该吃粥,说地黄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中,用文火煮20分钟即可。)二是防风粥,用于去除四肢风。取防风部分,煎汤煮粥。三说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有点香时,煎汁煮粥。不要吃生冷的杂食,以免伤害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头乌粉、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摄影:愤怒、悲伤、恐惧都会伤害精神,所以在精神摄影方面要冷静,不要胡乱工作,养活精神。
起居劳动调整:起居频繁,劳动和休息相结合。也就是说,适应自然,保护生命力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点气候的变化而调整,使脾胃健康,养护后天,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