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如何去湿气 除人体的湿气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关键词: #湿气
关键词: #湿气
夏至是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自太阳黄经达90时始。夏至的到来也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临近,高温多雨的天气,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失眠等症状容易出现,这就是湿气重的表现。所以,从夏天到节气要注意清热除湿,从夏天到湿气怎么办?排湿毒是首要任务,请告诉我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夏至湿气应如何应对?
仲夏季节,潮湿的空气加上持续高温,人几乎每天都在蒸桑拿,这样的季节最重要的是排湿毒。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湿气通于脾。厚重的湿气绑住脾脏,称为困脾,头晕、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大便不成形、胃脑膨胀、舌苔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排除湿气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一、泡脚祛湿效果好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用温水泡脚有利于健康,其实夏天用温水泡脚对养生也有重要作用,对脾胃功能差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脾胃功能差,容易受湿邪侵害,用樟香煎汁浸泡脚,是夏天去除湿气,消除炎热的好方法。
具体方法是取樟香30~50克,加水2000毫升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煮至1000毫升左右,过滤汁液,用药渣加水2000毫升煮至1000毫升,混合煎汁2次,倒入盆中,水温40℃左右
二、按摩排水胜桑拿
与北方干燥相比,岭南天气湿润,夏天出汗,被很多人开玩笑称为免费桑拿。桑拿是懒人的排水技巧,但在洗桑拿的过程中出汗过多,不利于心脏健康,这种被动的出汗方式也不适合炎热的夏天,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排除体内的湿气。洗澡,稍微按摩是更健康的选择。
通过洗澡少量出汗,配合简单的按摩手法,运动后,汗水风干后洗澡,可以发挥一定的排水作用。
三、薏苡煮粥,淮山煮汤
去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很多。例如薏苡、性味甘冷、有利水消肿、健脾除湿、舒筋除瘫、清热除脓等效果的红豆性平、味甘酸、健脾止泻、利水消肿效果,薏苡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有利尿、除湿、美容效果。
另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入煮汤材料中,煮粥、煮水喝,利尿、除湿,对浮肿的人特别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合尿多的人吃。
四、传统艾灸祛除体内气
传统灸具有开郁、除湿、补阳的作用,对除去体内湿气有很好的效果。体内湿气重的人可以灸中脑穴(脐上4英寸处)10~15分钟,具有补充中气、活血的效果,有效缓解胃部不适。
另外,丰隆穴(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也具有较好的祛湿作用,平时可常灸。
五、调整养气站立桩
站立养护桩是现在调整身心最简单安全的方法。根本消除阳虚引起的许多身心问题,健脾祛湿。
方法步骤:两脚保持与肩同宽,双手抱胸前,呈抱球姿势,双腿同时弯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全身都要放轻松。站在养生桩上的时候,可以在心里冥想,感觉自己的手掌很酸,举起胳膊或者放低,举起来的时候眉毛,放低的时候肚脐不行。双手可左右调整位置。
注意:站桩时间不要太长,要逐步进行,初学者站10分钟就有效,之后可以逐渐延长。
六、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品,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在家里煮热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驱散体内的湿气,全身出汗后,疾病就会缓和,这种方法也适用于雨后预防感冒。
去除湿气需要辣椒和葱姜蒜这些原料,特别是辣椒和姜,性微热,去除湿气是有效的,但是夏天要注意量,达到平衡,过多的话火就会旺盛,不要刚去湿气就来火。
七、少盐,帮助肾排水
吃太多盐必导致更多的水摄入,很多口重的人都不苗条。许多科普文章经常提醒大家在夏天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这是正确的。
但这主要针对夏天从事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对于少出汗的白领们来说不一定合适。因为摄取体内的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摄取的盐过多或肾脏病变时,摄取体内的钠不能立即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上升时,很多水进入血管,容易积存水钠,浮肿也不能自来。你虽没多吃,看上去却比别人大一号。
如果不出汗太多,夏天也要继续低盐饮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不得超过6克)。特别是对于肾脏有病的人来说。
八、运动出汗平衡去除荷尔蒙湿气
运动出汗是去除湿气的好处,特别是夏天不要打开空调和风扇,身体里的汗一定会出来。否则,湿气太重,冬天一定会生病。
每天坚持适量常有益。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动身体器官,加快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筋多,体力消耗少,期待在密闭空调中长时间出汗少,身体控制湿度的能力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除了以上的祛湿方法外,平时还要注意避免环境潮湿,不要坐在潮湿的木桩上,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净,还要多吃冬瓜、薏米等祛湿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