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引起不同肝损伤的药物有200多种,包括醋氨酚、肌松药、麻醉药、抗惊厥药、抗生素、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抗癌药、免疫抑制药、激素药、口服降糖药、抗甲状腺素药、H2-受体阻滞剂、精神病治疗药物等。据统计,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仅次于皮肤粘膜损伤和药物热。
药物损伤可分为可预测性(通常是剂量相关性)和非可预测性(或特殊体质,通常与剂量无关)。可预测性损伤可复制动物模型,常损伤肝小叶的某些特定部位。因为它与剂量有关,所以这种药物被称为"直接肝毒性"药物。非预测性损伤通常是弥漫性的,推测是药物的过敏反应,免疫机制是肝细胞损伤的直接原因。非预测性损伤不能复制相应的动物模型。
现在的观点认为:非预测性损伤是由于某些药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对肝脏有毒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肝脏病变。由于个体的药物代谢途径和速率的差异,特别是p450活力变异、解毒机制差异等,使肝脏中的毒性代谢物增多,使部分个体易发生肝损伤。
药物可引起多种肝硬化:①大结节性或坏死后肝硬化通常由药物性慢性活性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引起。②肝硬化伴有脂肪变性,形态上是小结节或大结节。③胆汁性肝硬化。④由肝静脉或肝内小静脉闭塞(如6-硫基嘌呤)引起的淤血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