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放手的时候放手
早上起床,刷牙洗脸,把牙刷、毛巾放在他手里吃饭,张开嘴给他喂食的不仅是家人,还不能和其他孩子说话……作为父母,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性很强吗?其实,孩子的依赖性从哪儿来?幼教专家称,父母溺爱越多,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放手、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的独立性会不断增强。
父母多溺爱2岁小丫只会吃流食
为了事业,赵女士一直熬到40岁才要孩子,这个“来之不易”的女儿自然倍受全家人的宠爱。
“每次出门,生怕她磕着碰着,我们一家轮流抱着她走路;每次吃饭,怕她难消化,现在都两岁多了,我们还是先把饭菜打成泥糊,再喂她吃……”可是他们并不在乎:就这么一个孩子,不宠她宠谁?
但是,女儿进幼儿园后,近3岁的她不能吃幼儿园的饭菜,这都是赵先生至今为止让女儿吃流食,缺乏咀嚼能力的必要锻炼。
胎儿期,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需要母亲得到氧气和营养,但他一出生,生理上就成为独立的个人,必须自己呼吸,自己吃饭。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徐菁说,独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的本能,如果家长到处承包,就有可能消除孩子的独立性,影响生理功能和心理的正常发育,将来可能很难适应社会。
创造机会鼓励孩子独立做事
“孩子几个月大时,就有本能的自我服务能力。这时,父母的一个表情就可能成为孩子的心理依赖。郑州市七色花幼儿园园长蔡蕾说,比如孩子摔倒的时候,监护人惊慌失措,给孩子心理暗示,孩子逐渐矫正,依赖监护人,相反,监护人鼓励,孩子更有勇气自己站起来。
另外,家长要积极创造机会,释放孩子的双手,释放眼睛,释放嘴巴,独立完成能力。比如,1岁的孩子,会自己玩、听故事、握奶瓶等;2~3岁,能自己吃饭、在家长帮助下穿脱衣服、收拾玩具等;4~6岁,会打扫卫生、整理书包等。
避免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就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把生活中的事情慢慢交给孩子自己做,其间多鼓励,而不是代替。她举例说:“像5岁多的孩子,家长可准备一些小扫帚、小拖把、小垃圾铲,锻炼孩子去打扫卫生。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发脾气要多鼓励,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孩子独立解决困难。
但是,放手并不意味着拔苗助长,让孩子做能力不足的事情,只会产生挫折感。
孩子完成任务后,立即表扬他
孩子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完全取决于别人的判断,当别人说他好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好。徐菁说,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心理培养独立性。
例如,看到孩子自己吃饭、刷牙、摔倒、穿衣服、帮助家人工作等,父母必须马上给孩子抱抱、吻、用语言表扬他,体验成功。这种成功的体验带来的积极情感,能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自信的孩子必然很独立。
“以往,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强势,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帮孩子做,时间一长,容易使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徐菁觉得,家长不妨偶尔在孩子面前“示弱”,让他帮自己做一些小事,这有助于孩子意识到他已经是家庭里的一个独立个体了,也能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自信心。
监护人因势利逮捕了2~3岁的抵抗期
孩子长到2、3岁,监护人突然发现他说话时使用的我这个词变多了,以前说婴儿想喝水,现在变成了想喝水,这表明孩子的独立性随着抵抗期的到来而萌发。
徐菁说,抵抗期的孩子开始对大人说不。父母可以利用势利的机会,决不能和孩子对抗。否则,他的反抗情绪会恶化。
例如,孩子会吃饭,但自己不想吃。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来硬,可以通过和他比赛谁吃得快等有趣的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反抗性,吸引他独立完成饮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