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成功之处在于建立和谐的父子关系,不仅关心孩子的聪明,还关心孩子的善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孩子的挫折能力。但同时,我也想指出一些我观察到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父母自负引起的悲伤。
为何教孩子学“乖”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孩子学“乖”。评价孩子的时候,总是说你很好和你不好,把好作为教育基准,具体来说是听话,按照教师和监护人的要求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好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
在形成这样好孩子的过程中,多剥夺孩子建立自信和自我形象的独立空间,在看不见的情况下杀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片面强调孩子社会性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学校选择三好学生,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谓的优秀学生中,为什么永远不会淘气孩子?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比起男孩子的好动,女孩子更容易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不吵不闹、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认可的“乖”孩子标准。
这样的三好学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那些不听话的调皮孩子也有可取之处。例如,喜欢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们,经常受到老师的教训,但是每次被批评都能马上恢复精神继续淘气。因此,他们的抗打击能力远优于好学生,自我调节心理挫折也是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对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有很大好处。
为什么孩子心胸狭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围墙式家庭教育,校园也不再是传统的物理学校园,孩子们有比以往更好的教师和硬件设备。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孩子的心胸却变得狭小了?只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过去那种“煮酒论英雄”式的气魄,为国家前途、为人类理想奋斗的抱负,在今天的年轻一代身上已难觅踪迹。
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集中在知识的增加上,所以没有时间把英雄的理想灌输给孩子。国际上,中国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公认的,但这种知识的高度注意也是儿童心胸狭窄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孩子不想回家
刚才听到很多家长介绍育儿经,发现大部分父母的话都把孩子的概念缩小到了学生。儿童的生命就是这样被压缩到一个方面,交换成功,成本太大。孩子的概念内涵远大于学生,孩子不仅要在学校成为好学生,还要记住在家和社会上发挥更多的作用。因此,家庭不仅是为孩子创造的学习家园,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不想休假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现在有的家长总爱陪着孩子做作业,我觉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总之,孩子要适合家庭教育,也要让家庭教育适合孩子,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关系变为单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结果却牺牲掉很多培养孩子品质的机会。其实学校也可以协助家庭教育,优秀的家长应该把握随机的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