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焦虑强迫症
发布时间:2021-05-2178536次收听
语音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强迫症患者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得洁癖强迫症
强迫性思维吃什么药
02:52
如何改掉强迫症
改掉强迫症首先要去心理科和精神科就诊,接受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最为常用、也最为有效。首选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和氟西汀。心理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中医心理疗法、TIP技术等,对强迫症患者的康复都非常有效。对于患者本身而言,可以采用自我调整的四步法:第一步是不理不怕不在乎。第二步是接纳不对抗。第三步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和工作。第四步是转移注意力。经过系统规范治疗,患者能够摆脱掉强迫症状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痛苦。
强迫症的人做事的特点
强迫症人做事特点与强迫人格有密切关系,特点是过分谨小慎微,过分完美主义。对细节、规则条目过分关注,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伴随过分迂腐,过分刻板固执,会不合情理坚持要求他人也按照自己方式行事。往往做事有条不紊,诚实可靠,显得僵化死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过分要求严格和完美无缺,求全责备也是发病特点。由于其过分谨小慎微,再三权衡问题的各个方面,遇事常常难以决断,又很负责任,按部就班做事,有条不紊。患者会追求完美过分层面细节,甚至忘记本来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常常是主固执,显得专制,要求他人也得按照他的行事办事,往往对他人办事不放心,什么事情不愿意交给他人办。且对实施计划也要反复核对,反复检查,容不下错误,也不允许自己犯错。
02:24
强迫症是怎样形成的
强迫症状形成的原因与未成年之前的家庭教育有关系,过度严厉或者过度溺爱,导致孩子从小不自信,过度依恋、依赖他人,或者过度任性和自卑,成年以后自我教育不足,自我成长和调整不足,患者遇到了问题,会出现严重的焦虑。强迫症和患者的遗传因素、性格特点、身体状况、社会因素,比如工作,生活上的压力等,都有密切关系。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性格特点:过度追求完美,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胆小、自卑、不自信,安全感匮乏、缺失。强迫症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性格。
02:55
强迫症怎么自我调节
强迫症患者除了系统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外,还要进行强化自我调整,自我调节的四步疗法:第一是不理、不怕、不在乎。患者不要过度关注自己的强迫症状,患者也不要渴望自己马上就把强迫症治愈。第二是接纳不对抗。接纳不对抗的含义是患者要接纳强迫症状。第三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患者要用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不过度关注自己,也不过度在意自己。第四是转移注意力。患者要经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将注意力从强迫症状中转移出来。
02:10
强迫症药物
强迫症治疗首选药物包括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和氟西汀,这四种药物是强迫症的首选药。二线用药包括氯米帕明、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等。氯米帕明又称为氯丙咪嗪,可以联合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强迫症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因为药物治疗简便易行,比较容易获得。除此以外,药物具有增加抗强迫药物疗效的作用,常用药物包括阿立哌唑、喹硫平和奥氮平。规范系统的药物治疗对于强迫症的康复非常重要,要坚持足量、足疗程、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原则。
02:41
儿童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儿童患强迫症多数为环境方面影响。儿童和成年人出现患强迫症,但儿童患强迫症更复杂。儿童出现强迫行为,或者强迫思维时就诊断为强迫症。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控制过多,而不是自由成长。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一岁到两岁孩子处于肛欲期,即孩子在训练上厕所阶段,这时过于要求严格,会出现强迫性行为,导致将来孩子出现强迫性人格。当孩子出现强迫性行为时,需要家长多加注意,放松控制,给予适当的引导。
强迫症是怎么回事
可能有许多朋友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强迫症的情况,身边也有一些人有这方面的症状,其实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有的是因为家庭不和谐因素而引起的,有的是因为经常性没有安全感所导致的,还有的是因为精神性因素所引起的,所以大家可以考虑通过这些因素来预防和改善。
强迫症和精神病是一回事吗
什么是强迫症的泛化
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一个接着一个地强迫,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替代一个地强迫。
强迫症相对难治的原因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如何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的个性一般都呈现固有的特性:内向、循规蹈矩、敏感、多疑、仔细、认真、胆小、心理承受能力差。一言以蔽之:自信心不足。正是存在如此的性格特点,所以一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就不能冷静、正确地对待和客观地处理。
为你推荐
语音答疑
短视频
语音答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