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有可能会引发胆囊息肉
摘要:患者于入院前1年体检发现胆囊息肉,近几天出现右上腹不适伴隐痛于是来我院就诊。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超声等进行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胆囊息肉。在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予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予注射用泮托拉唑等药物治疗,治疗好转后出院。
【基本信息】女、55岁
【疾病类型】胆囊息肉
【就诊医院】铜陵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0月
【治疗方案】针对胆囊息肉在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予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酸,防止胃酸分泌过多,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乳果糖口服溶液润肠通便,予电解质制剂进行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予维生素B6及维生素C、能量合剂补充所需要的基本能量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3个月后复诊
【治疗效果】患者右上腹不适消失,无恶心厌油腻的情况,治疗好转。
一、初次面诊
在秋天我接诊了一名老年女性患者。经过耐心的询问患者告诉我,1年前患者在体检时发现有胆囊息肉,但由于对她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影响,食欲良好,进食量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腹胀、反酸、嗳气等情况,也没有恶心、呕吐、呕血等症状,身上皮肤颜色也没什么变化,于是她便没有注意,由于她不注意日常饮食习惯,经常吃鸡蛋、肥肉等高胆固醇的食物,最近患者开始出现右上腹不适,隐隐作痛,同时出现了厌油腻的情况,一吃油大的食物就会恶心;逐渐出现了消化不良,吃了东西感觉迟迟没有消化,胃胀的难受,患者担心加重,于是来医院就诊。患者家属还告诉我,因为患者爱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之前她就确诊了慢性胆囊炎,而且她平时也不忌口,药也没有按时服用;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刺激胆囊壁的黏膜组织增生,进而突出形成息肉,同时,由于本身就有慢性胆囊炎,还在高胆固醇饮食,加重肝胆负担,使得多余胆固醇在胆囊壁沉淀,也会促进息肉。于是我让患者完善超声提示胆囊息肉,结合患者症状,我告诉患者暂时考虑是胆囊息肉,需要住院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家属及患者同意并住院。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体格检查,提示:皮肤黏膜黄染,右上腹肌稍紧张,右上腹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右上腹痛等症状及既往史考虑是胆囊息肉,但是也并不能排除胆囊肿瘤及胆囊腺肌症导致的;结合患者症状经过1年肿物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侵犯远隔器官,暂时不考虑恶性肿瘤;患者彩超提示息肉0.8*0.5cm,偏小,且完善腹部强化CT:胆囊息肉,排除胆囊腺肌症;结合门诊超声:胆囊息肉,白细胞、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至此可以明确诊断为胆囊息肉。结合诊断结果及患者的体征,我们制定了治疗方案,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以药物治疗为主,随后将病情及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属认可准备进行治疗。针对胆囊息肉在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予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酸,防止胃酸分泌过多,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乳果糖口服溶液润肠通便,予电解质制剂进行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予维生素B6及维生素C、能量合剂补充所需要的基本能量进行治疗。
图1:专科查体报告单
图2:超声:胆囊息肉,脂肪肝
三、治疗效果
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常规换药。患者至住院治疗7天时,我告诉患者家属,患者右上腹不适感消失,查体显示腹部无压痛,复查白细胞、炎症指标均降至正常范围,腹部切口愈合良好,可以出院,于是患者住院治疗7天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后患者继续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3月后复诊。3月后复诊,患者无不适症状,复查超声提示未见息肉,治疗好转。
四、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好转出院,家属及患者内心十分开心,同时家属及患者内心十分关心出院后自己需要注意什么,因此患者家属出院时让我给写一些日常生活上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1、生活方面:注意要保持乐观心态,要保障充足的睡眠,适当加强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按时吃药,遵医嘱按时来医院进行复查,定期复诊。
2、饮食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低胆固醇饮食原则,尽可能少食油,可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干豆类及其制品;忌辛辣刺激,戒烟戒酒。
五、个人感悟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起或隆起性的病变,初始没有典型症状,一般多在体检时超声检查出来,有临床症状或恶变倾向的息肉必须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来说,这类疾病并不易察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经过这次治疗,患者和患者的家属也明白了对于患者来说日常生活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低胆固醇饮食,防止胆固醇摄入过多加重肝脏代谢、清理负担,诱发本病。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 2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 3 胆囊息肉是怎样造成的
- 4 胆囊息肉怎么引起的
- 5 胆囊息肉怎么突然没有了
- 6 有胆囊息肉有哪些反应
- 7 什么是胆囊息肉
- 8 胆囊息肉是由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