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鹅口疮能自愈吗

发布时间:2020-07-0754809次浏览

鹅口疮有可能自愈。患有鹅口疮,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调理,有可能自行恢复。但较为严重的鹅口疮应积极治疗,避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一、鹅口疮能自愈吗
  鹅口疮大多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引起的,鹅口疮的治愈需注意口腔卫生,注意饮食调理是有可能自行痊愈的。出现严重的疼痛,影响孩子进食严重的鹅口疮,甚至蔓延至咽部、扁桃体等部位,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应积极进行治疗。
  二、鹅口疮如何治疗
  鹅口疮可使用弱碱性的溶液清洗,同时可涂擦冰硼油、冰硼散等改善症状,还可以使用制霉菌素循环液漱口治疗。

相关推荐

宝宝鹅口疮的症状表现
宝宝的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内有白色的物质,呈现斑块状或者是点状,也可以呈现条索状,并且还伴有一定的疼痛感。同时口腔内可以出现酸臭味,把白色的物质去除之后会出现黏膜发红,孩子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以及吃奶困难等等。而且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会感觉到婴儿的口腔比较热,严重时可能就不再吃奶,而且少数患儿有可能会出现体温的升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治疗。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可以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来进行口腔黏膜的擦洗。平时也要注意卫生,孩子所用的餐具尽量要用沸水来煮沸消毒。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09

93723次收听

鹅口疮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呢
鹅口疮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呢?鹅口疮在生活中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的出现首先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即便是再熟悉,在治疗之前也需要做好诊断检查才行,那么鹅口疮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呢?
什么是鹅口疮的并发症具体
患了鹅口疮的并发症具体是什么呢?鹅口疮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说明了患者近期的身体免疫力出现了问题,而这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就是婴幼儿,因此家中有宝宝的人群需要注意对鹅口疮的预防,那么患了鹅口疮的并发症具体是什么呢?
鹅口疮日常应该怎样预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都可以治愈,但是像鹅口疮这类的疾病虽说可以治愈,但是由于患病的大多是婴幼儿时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以预防鹅口疮为主,毕竟婴幼儿抵抗力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鹅口疮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
鹅口疮的危害表现在哪里
鹅口疮的危害表现在哪里?说起鹅口疮的危害有很多,主要都是表现在婴幼儿身上,那么鹅口疮的危害表现在哪里呢,我们接下来就从几个方面说明一下,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多注意,尽量保持孩子的口腔卫生!
鹅口疮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鹅口疮易发生婴幼儿群体中,其发生与口腔黏膜抵抗力不佳、喂养时不注意卫生等有关,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膜,伴有疼痛感,应积极进行治疗。
白口疮和鹅口疮的区别是什么
白口疮,是我们医学讲的白口疮,就是一个鹅口疮。白口疮和鹅口疮是一个疾病,鹅口疮是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口腔的一个常驻菌,正常情况下就生活在我们的口腔里面,但它并不致病,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引起一个疾病。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个口腔黏膜病,也就是真菌感染,它主要表现是见于新生儿、婴幼儿,就是双侧颊粘膜上的白色的、点状的一个黏膜凸起,呈小点状。然后,灼痛。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诊断鹅口也就是有鹅口疮。鹅口疮出现以后,我们一定对于新生儿鹅口疮的处理,要求我们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碳酸氢钠。如果没有这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碳酸氢钠,可以用家里的小苏打去冲一下水,然后用棉签去擦拭患儿的这个双侧颊粘膜。如果患儿接触的这个奶嘴和喝水用的这个奶瓶或者妈妈的乳头,都需要用这个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碳酸氢钠去清洁,就可以减轻白色念珠菌就是真菌的生存环境,来把白色念珠菌的病给控制住。
语音时长 01:26

2019-11-22

61694次收听

如何治疗鹅口疮
婴儿鹅口疮怎么治疗?婴儿鹅口疮,一般都是用碱性溶液,比如说2%-5%的碳酸氢钠,也俗称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也就是中药冰硼散做出的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一般效果是良好的。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婴儿那个室应该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防传播。预防的话,如果产妇有阴道霉菌病,应该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婴幼儿进食的餐具应该洗干净再蒸10到15分钟。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清水洗乳头和乳晕,经常洗澡,换内衣,每次换孩子的时候要洗手。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应该定期拆洗,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于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婴儿室应该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防传播。婴幼儿经常的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语音时长 01:29

2019-11-13

57561次收听

鹅口疮治疗方法有哪些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一般鹅口疮的话,用碱性溶液,如2%-5%的碳酸氢钠,也俗称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的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婴儿室应该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防传播。预防的情况下,产妇如果有阴道霉菌病的时候应该积极治疗,切断感染途径,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洗净,再蒸10-15分钟。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清水洗清乳晕和乳头,应该经常洗澡,换内衣,每次抱孩子的时候应该洗手。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应该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属,家长分开,并定期消毒。婴儿室应该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防传播,婴儿经常性的应该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语音时长 01:34

2019-11-13

62471次收听

02:22
鹅口疮是什么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白念珠菌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白色念珠菌感染是微生物的一种,可出现在口腔,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在体弱的成年人也可感染。白色念珠菌也可以出现在健康儿童的口腔中,但并不至病。婴幼儿鹅口疮,多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候由于接触到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或者接触了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等。3、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有时候因为交叉感染而患鹅口疮。4、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激素,可造成体内菌群失调。
02:03
鹅口疮疼吗
鹅口疮如果合并细菌感染会有疼痛感。鹅口疮又称雪口病、白色念珠菌病,由真菌感染所致,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这种真菌有时候可以出现在口腔中,当婴儿营养不良或体质衰弱时候可以发病,也可出现在体弱的成年人中。正常健康儿童中口腔中也可以发现,但并不至病。一般引起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在分娩时婴儿感染。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3、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候,有时因交叉感染引起鹅口疮。4、长期服用抗生素或者不适当应用激素,造成体内的菌群失调,霉菌趁虚而入。
02:14
鹅口疮治疗方法
如果患了鹅口疮,可以用碱性溶液进行治疗,如2%-5%的碳酸氢钠,也俗称小苏打,来清洗口腔,也可涂擦冰硼油、制霉菌素混悬剂等。在平时喂养中对婴幼儿要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同时要注意隔离,在哺乳时要注意奶瓶的消毒,以及母乳前妈妈要用清水擦洗乳头,以防鹅口疮加重。平时要做好对鹅口疮的预防,比如产妇如果有霉菌性阴道炎要积极治疗,切断感染途径。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洗净后再蒸10-15分钟。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清水清洗乳晕和乳头,并经常洗澡,换内衣。每次抱孩子的时候应该洗净双手。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应该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分开,并定期消毒。婴儿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02:07
怎样治疗鹅口疮
鹅口疮的治疗分为预防和治疗两方面,治疗方面可以用弱碱性的溶液,比如2%到5%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或者涂擦冰硼油、制霉菌素混悬剂等,一般效果还是比较好的。预防方面如果产妇有阴道霉菌病,应该积极治疗,切断感染途径。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该用清水洗清乳晕和乳头,经常洗澡,每次抱孩子前先洗手。婴幼儿进食的餐具应该洗净后再蒸10到15分钟,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应该定期拆洗晾晒,洗漱用具尽量与家长分开并定期消毒。注意加强营养,特别要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还要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抵机体的抵抗力,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一般不可混用。
02:09
鹅口疮反复长怎么办
鹅口疮一般分为治疗和预防两方面,治疗可以用弱碱性溶液,比如2%到5%的碳酸氢钠清洗,涂擦冰硼油、制霉菌素混悬剂等,一般效果比较好。预防方面的话婴幼儿进食的餐具应该洗净后再蒸10到15分钟。产妇如果有阴道霉菌时,应该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该用清水洗净乳头,经常洗澡换内衣,然后每次抱孩子前要先洗手,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防传播。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应该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与家长分开,并定期消毒。要加强营养,特别是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鹅口疮症状
鹅口疮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的白膜,白膜周围皮肤正常,看起来有点像奶块。斑膜呈点状或者融合成片,可出现在舌面、两颊、上颚以及唇内黏膜处。鹅口疮一般没有疼痛,也没有其它不适的感觉。但是也有部分宝宝由于并发口角炎,出现口水增多、疼痛。对于一些症状比较严重的宝宝,可以看到口腔黏膜绝大部分或者是全部被斑膜覆盖,可以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鹅口疮蔓延到咽喉,既可能会影响到吞咽、呼吸等功能,甚至有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鹅口疮也可能会导致发烧,但是一般不会引起发烧的。如果孩子有呼吸道或者胃肠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发烧、咳嗽、腹泻等等,这个时候最好去及时的去医院就诊,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语音时长 01:31

2019-09-02

6162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