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什么是细菌性心内膜炎

发布时间:2020-05-0955659次浏览

细菌性心内膜炎实际上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侵袭了心内膜所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比较常见的受累部位是瓣膜,但也有可能会累及室间隔缺损部位或者是心壁内膜。细菌随着血液进入心脏之后,如果瓣膜有炎症或损伤,细菌便会在此停留,并生长繁殖,进而引起该病。

心内膜炎是发病率比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有多种不同的类型,细菌性心内膜炎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比较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或者是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危及生命。那么什么是细菌性心内膜炎?
  一、什么是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叫做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侵袭心内膜所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就是瓣膜,但也有可能会累及室间隔缺损部位或者是心壁内膜。细菌进入血液之后会随着血液进入到全身各个器官当中,当流经心脏的时候,如果瓣膜有炎症或者损伤,细菌就会停留下来,并且生长繁殖,进而引起瓣膜发炎,这样就形成了细菌性心内膜炎。如果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细菌经过缺损部位时有会停留,从而引起炎症。
  二、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症状
  1.发热

  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并不规则,发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只有个别的病例不会出现发热现象。
  2.其他症状
  患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人,还有可能会出现全身疲乏、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盗汗以及皮肤苍白等多种不同的表现,病情进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
  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如果患上了细菌性心内膜炎,需要及时的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越早用药效果越好,治愈率也会提高。不过在应用抗生素之前需要先做血培养,明确病原体,这样可以找到最敏感的抗生素,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同时还要确保抗生素的用药量以及用药疗程足够,不可擅自停药,以免病情复发或者加重。
  2.手术治疗
  如果感染很严重,药物难以控制,或者说出现了中度到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什么是亚急性内膜炎和急性心内膜炎
有心脏病病史,心内膜受到致病菌入侵,就会出现亚急性心内膜炎,伴随发烧、无力、盗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发病前并没有心脏病史,但有感染性疾病,当病菌入侵心内膜时会诱发急性心内膜炎,伴随高烧、多汗、心衰、肺水肿等症状。
心内膜炎有哪些症状
心内膜炎早期和晚期症状会有所不同,当心内膜炎还处在发病早期时,常会有发烧、疲乏无力、盗汗、关节疼痛、皮肤苍白等不适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进入晚期时,会有心力衰竭、心音低钝、奔马律等症状。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以发热为主的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会伴随食欲不振、身体乏力以及面色苍白等现象。再就是会出现心脏方面的症状,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心脏杂音,病情发展到后期还会出现栓塞症状,由于栓塞的部位不同,所以症状表现也有差异。
心内膜炎的预防方法
心脏疾病的种类有很多,心内膜炎是其中一种,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想要预防心内膜炎出现就要做好卫生工作,而且还应该预防用药,可以让疾病的出现几率降低,心内膜炎出现后就会引发全身性感染,心脏会出现不良的症状。
心内膜炎是什么
心内膜炎是一种对心内膜造成损害的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会出现感染症状,心脏症状,一定要做好全面检查,然后使用对症方法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一般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法以及手术治疗法。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