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孩胃疼怎么办怎么缓解

发布时间:2019-03-2761332次浏览

小孩的肠胃系统要比成年人更娇弱一些,如果在饮食上不注意,更容易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比如吃的太多,消化不良会导致胃疼;吃了太多冰激凌等凉的食物,也可能会让他出现胃疼的症状,那么,小孩胃疼怎么办怎么缓解呢?

一、胃部保暖缓解小孩胃疼
  如果是因为吃了冰凉的食物刺激胃疼症状出现,可以让孩子喝一些热水,也可以把温水袋放在胃部、腹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缓解胃疼的症状。
  二、中医按摩缓解小孩胃疼
  1.揉内关穴:内关穴在手腕的正中间,当孩子胃疼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拇指对这个穴位进行揉按,一般揉按200次左右胃疼症状就能得到缓解。

2.点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边三寸的地方,当孩子胃疼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用拇指点按孩子的足三里穴,此时要注意手法可以稍微重一些,如果坚持点按200次左右也能缓解胃疼症状。
  3.揉按腹部:如果孩子是因为吃的太多,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胃疼的时候,家长可以沿着孩子的肚脐进行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能有效的消除胃胀胃痛症状。
  三、喝姜糖水缓解小孩胃疼
  当孩子因为着凉或者吃了冰凉的食物导致胃疼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喝一些用生姜和红糖煮的姜糖水,驱除胃部的寒气后就能缓解胃疼的症状。

四、小孩胃疼严重需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是因为喝了冰水,吃了冰激凌等冰凉的食物等导致了胃疼,还有上吐下泻的症状,这可能是急性肠胃炎导致的,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缓解症状。
  因为孩子的肠胃比较娇弱,所以爸爸妈妈在孩子的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也不要让孩子常吃辛辣刺激,寒凉冰冷的食物,避免孩子出现胃疼的症状。

相关推荐

02:38
十一个月宝宝积食怎么办
十一个月宝宝积食家长,应注意规律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脾胃、促消化的药物改善,如丁桂薏芽健脾凝胶,能够消滞化积,能从根本上改善宝宝的脾胃功能,标本兼治,从而缓解宝宝积食的症状。除服用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饭后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也可以做腹部按摩,来促进消化,辅助缓解的。
02:33
宝宝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
宝宝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腹胀、厌食、反酸、恶心、呕吐等。不同宝宝有不同的表现,有些宝宝以上腹部疼痛为主,有些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胀满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等。年龄小的宝宝,还会出现哭闹、烦躁、睡眠不安的情况。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缓解:一、适当增加宝宝运动量。针对年龄过小的宝宝,家长也可以顺时针轻揉宝宝肚子,加快食物的消化。二、保证宝宝每天的饮食时间固定,一次不要吃太多,同时尽量以清淡食物为主。还可以增加食物的种类,增加宝宝吃饭的兴趣。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薏芽健脾凝胶,能健脾固本,同时消食化积,标本兼治。
02:19
小孩经常积食怎么办
小孩经常积食,多数是脾虚引起。中医常说,小儿脾常不足,孩子的脾尚未发育完全,容易有脾虚的问题。所以小孩经常积食,健脾是关键。在饮食上,家长可以多给宝宝吃些清淡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调理消化系统,避免孩子吃煎炸油腻及寒凉的食物,避免损伤脾胃。还可以根据医生建议,选用一些健脾药物进行调理,如薏芽健脾凝胶。同时,还应该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能增强脾胃功能,增加身体消耗,还能提高免疫力。
宝宝吃什么头发长得快又密
宝宝吃一些黑芝麻糊,能够让头发长得又快又密,过了6个月之后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辅食,在辅食里面添加一些黑芝麻糊的成分,能够让宝宝的头发长得又密又快。宝宝在小的时候头发发黄稀疏,主要是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所造成的,也有可能就是营养摄入不足,可以改善一下宝宝的饮食,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说动物的肝脏和黑色食物都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有时间的时候也可以带宝宝多出去外面晒晒太阳,不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可以让头发长得又黑又多,宝宝长时间头发偏黄,也有可能就是缺乏微量元素,可以检查一下。
语音时长 01:11

2021-05-20

79767次收听

积食能吃肥儿疳积颗粒吗
积食的时候,一般不建议自己自行服用肥儿疳积颗粒,因为肥儿疳积颗粒虽然也有一些健脾和胃的作用,但主要是治疗一些疳积情况,疳积和积食并不完全相同,小孩子在疳积的时候相对来说可能会伴有一些腹泻、面黄肌瘦、消化不良等情况,对孩子的这种疾病的状态的缓解会有一些作用。但是积食相对来说和疳积并不完全相同,有些甚至可能是一些便秘的情况,这个时候吃肥儿疳积颗粒效果并不好,可能会影响病情。虽然它里面的这种成分中有一些山楂等成分,对于孩子的这种脾胃有一个健脾和胃的作用,但是它并不是主要用来治疗积食的。所以如果小孩子积食还是应该即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避免用一些药物影响孩子的疾病的状态,加重孩子的这种肾脏的负担。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12

81024次收听

小儿积食会拉肚子吗
小孩子积食,有的时候确实可能出现拉肚子的现象,因为积食本身就是孩子饮食不当以后引起的脾胃受伤害。主要的就是消化道的症状,可以出现一些恶心、厌食,同时可能出现排气增多,可能拉一些酸臭的稀便,或者是出现便秘。这些都是在积食的时候可能出现了一些临床症状,但是小孩子积食出现的拉肚子和孩子的因为肠炎引起的拉肚子的这种腹泻状态还是不一样的。其实相对来说次数不会过多,主要是这种大便不成形,相对来说酸臭味比较重。如果是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相对大便次数会更多一些,普通的症状可能会更重一些。所以有些孩子如果出现积食,出现腹泻,如果经过饮食调整不能缓解,一定要在进一步进行检查,除外下有没有急性胃肠道感染出现的腹泻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12

92456次收听

02:13
孩子舌苔发白怎么回事
舌苔发白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孩的体内有湿邪,或者有痰湿。湿邪和痰湿,主要是因为小孩的脾胃功能发育不健全。引起来脾气功能下降的原因:一个是儿童贪凉,因为儿童是种阳性的体质,所以,小孩经常喜欢吃凉性的东西,如果是寒凉食物摄入过多,影响了脾气功能下降,就会出现舌苔发白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小孩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脾胃功能不健全。儿童也不知道,对饥饿保护的控制能力比较差,如果进食过多,掺和了脾胃的消化能力,导致食物的积滞,食积,这时候舌苔也会发白。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打针好吗
小儿消化不良,尽量不采用打腹泻针的方法进行治疗。小孩子的胃肠道比较敏感,如果打了腹泻针的话,有可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所以说,肠道有可能受到刺激,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比如说肠炎。对于消化不良的小孩子而言,可以在专业消化内科医生的指导下,食用一些助于消化的食物,比如说健胃消食片以及小儿健脾散等药物。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小孩子应该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尽量不要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更不要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可能导致积食的症状更加严重。
语音时长 01:06

2021-04-20

79132次收听

婴儿积食能喝面条吗
婴儿积食能吃面条,面条是一种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吃点面条对孩子的身体恢复有帮助,一般出现积食后一定要及时调理饮食,平时不要给孩子吃过于油腻、滋补的食物,需要保持清淡饮食,比如可以吃点香蕉和其他的蔬菜水果,同时还可以多喝温开水,能够缓解疾病症状。若积食比较严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调理,同时还可以采取中医中药的方式调理,都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平时一定要做好孩子的腹部保暖工作,最好不要让孩子感冒着凉,以免加重病情。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20

95712次收听

02:57
小儿消化不良的饮食注意事项
小儿消化不良时要注意饮食调节,包括易消化,禁生冷,进食温热,控制进食量,禁辛辣煎炸这几方面。一、在食物的种类和质地上,要注意进食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禁食生冷,如水果就要禁食。牛奶酸奶等蛋白含量高的也最好不要吃。二、建议孩子进食温热的粥和炖煮软烂的蔬菜等易消化食物。同时要减少食量少食多餐。控制进食量在平时食量以下,根据孩子情况适量增加进食次数。三、注意温度,吃的食物一定不能太凉,否则不容易消化,所以一定要吃温热的食物这样有助于消化。四、注意辛辣煎炸、特别干这些食物会引起胃的不舒服,对消化不良的预后没有好处。
宝宝肚子不消化怎么办
如果宝宝不消化是由于饮食过量导致的,就要适当的调理饮食,如果是由于消化不良导致的,也要及时的找到病因,然后做出治疗,哺乳期间的妈妈还要注意调整日常的饮食。日常中一定要注意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
宝宝晚上哭闹不睡觉怎么办
如果宝宝晚上哭闹不睡觉是因为饿,要及时喂奶,如果因为白天睡太多,需及时调整宝宝生物钟,如果因为环境不舒适,要尽量营造舒适环境,要是因为吃太多,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来解决,若是身体存在疾病则需要及时就医。
新生儿吃母乳拉绿色大便是怎么回事
如果新生儿在吃母乳时拉绿色大便,一般都考虑是生理性因素所致,可能是由于母乳导致大便酸性所致,也可能是新生宝宝胆汁代谢功能不完善的缘故。但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比如肠胃功能紊乱引起了消化不良,或者是身体受凉受寒患上了感冒一类疾病。
宝宝消化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患上了消化不良这种疾病之后,不仅仅需要及时的对症治疗,更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尤其是关于婴儿的喂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孩子多数年纪较小,所以在选择食物的时候需要慎重,那么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为大家介绍宝宝消化不良的饮食。
婴儿消化不良大便颜色
如果宝宝的大便呈水状,并且出现颗粒有酸味,基本可以断定是脂肪消化不完全。如果是糖类消化不良会导致孩子的粪便表现为味臭,呈水状浮有泡沫。有的宝宝粪便有坏鸡蛋味,可能是因为宝宝吃了很多高蛋白食物,但无法全部吸收。通过大便就可以判断自己的孩子消化不良的原因。